廖桂贤

如果,环保的程度等于资源回收率的高低,或是垃圾分类做得彻不彻底,那么日本可就可说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国家了。但是,日本真的是环保的国度吗?
包括日本、美欧、台湾等彻底工业化的国家,没有一个配得上「环保」这个头衔。以每人耗用资源的多寡和速度来看,这些国家绝对是最会摧残环境的毒手,而且还继续活在资源不虞匮乏的假象中,盲目地追求经济成长,走不出「不永续发展」的迷途。
进入全球暖化益发严重的二十一世纪,日本这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,一边不停歇地努力制造、消费,一边也不忘「做环保」:认真地做着资源回收的工作。日本人在垃圾分类上的「龟毛」程度举世闻名,绝对是垃圾分类达人,不但吸引台湾政府官员赴日取经,美国人也嚷着要向日本学习 。日本为何要这么认真地做资源回收?最主要的原因是,避免让不该被焚烧的东西进入焚化炉,造成空气污染。
全球垃圾焚化炉 日本占七成
日本地小人稠,人住的地方已嫌不够,在垃圾处理上不可能腾出空间给垃圾掩埋场;于是,一直以来,日本处理垃圾的方式就是把垃圾烧掉了事。
全世界大概有七成的焚化炉,座落在面积不过是台湾岛十倍多大的日本国土上 ;而根据2002年的资料,日本竟有一千六百个公营的焚化炉 ,若再加上其它小型焚化炉,就有一千八百个之多!数量庞大的焚化炉每天燃烧着包括塑料、保丽龙在内的垃圾,让日本空气中的戴奥辛浓度,远高于其他所谓先进的欧美国家。
为了处理焚化炉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,日本政府陆续关闭了一些小型、老旧、无法控制空污的焚化炉。这虽然让日本的焚化炉总数减少了一些,但继之又新建的几个更大规模焚化炉,让日本的垃圾焚烧处理量基本上仍维持同样的水平:日本人所制造的垃圾量中,有超过七成进了焚化炉。
七成日人垃圾 进了焚化炉
换句话说,日本的垃圾分类或资源回收做得再认真,仍然有七成以上是不能再继续利用的垃圾。即便剩下三成的废弃物被人们乖乖地分类成数类不同的「资源」,有一天,这些「资源」失去了剩余价值,还是得成为社会不想要的垃圾。
在札幌,我日常生活所制造的垃圾大至上可分为「可燃物」(也就是被送到焚化炉的垃圾)、「废纸类」、以及「容器包装塑料」三大类。而跟「垃圾」一样会被我扔出家门外的塑料和纸类,理论上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够直接使用,因此若要能够让下一个人再度利用到这些「资源」,还得耗费许多能源和其他资源,将让这些废弃物变成可用之物。
因此,严格来说,不管资源是不是有回收、垃圾怎么分类、或分类做彻不彻底,基本上只要我们过度消费生活上的非必需品,就是消耗到能源和资源,毫无环保可言。
不减废只回收 环保只是空谈
即便日本政府努力地执行着资源回收政策;即便透过社会规范、人们鸡婆地相互监督各家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,若日本人买入的东西没有减少,再勤快、谨慎的分类,都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我入境随俗地在札幌的公寓做着垃圾分类,却始终很懊恼自己还是制造了许多废弃物。去超级市场买菜,即使买的主体是食物,却总免不了同时也买到许多的塑料和纸类包装。
日本人极微重视商品的呈现,这样根深蒂固的价值观,让商人用过度的包装来取悦顾客、增加商品价值,因此也制造了非常多不必要的垃圾,特别是纸类和塑料。每每去日本的超级市场,看着架上琳琅满目的各样食品,看到美食的同时,我也看到数量庞大的包装垃圾。
过度包装 正预支下一代的未来
日本在废弃物处理上,虽然喊出「减”费”」(reduction)、「再利用」(reuse)、「回收」(Recycle)三个重要环节,但重点工作却仅在于回收,而且特别强调回收技术。至于根本解决废弃物问题的减费工作—也就是从源头减少垃圾产出的政策,却是少之又少;我能够在网络上看到的政策,就是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,或是减少商品包装。
但很显然的,日本的「减”费”」政策并未像垃圾分类一样彻底地执行。随便到任何一家日本商店,大部分的商品仍然过度包装。而在札幌,我到商店买东西结账时,有效率的店员在我还没有来得及用破日文说不要塑料袋之前,就把东西打包好了。我还发现许多商家非常体贴,若采买了让人「不好意思」(不可见人?)的东西,例如卫生棉和药品,店员还会用纸先包起来,再装入塑料袋。建立在资源浪费上的体贴啊!
日本,这个人人眼中厉害的垃圾分类王国,在我眼中是一点也不环保。资源回收、垃圾分类绝不等同于环保。我们的政府与其推动资源回收,不如更积极地推动真正的「减”费”」运动:减少不必要的购买,真正减少废弃物的产生。
Traduction en cours

 

Comments are closed.

Skip to toolbar